人文沃土 薪火相传
——北京师大二附中首届文科实验班
毕业60周年暨新文科班恢复招生30周年庆祝活动隆重举行
雨生百谷,文实长青。在这充满生机的谷雨时节,4月20日,北京师大二附中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盛会——首届文科实验班毕业六十周年暨恢复招生三十周年庆祝活动。活动现场庄重而热烈,处处洋溢着对往昔岁月的深情眷恋与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憧憬。
活动由99届校友包玥与24届校友武香彤主持
活动伊始,王华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深情地说道:“无论岁月如何流转,无论你们走得多远,当你们再次踏入校园,你们仍是那个怀揣梦想、准备出发的少年。愿这些美好的青春校园回忆,能治愈你们的疲惫,赋予你们前行的力量。”这番话语,如同一股暖流,温暖了每一位校友的心房。
王华校长致辞
校领导、多位老教师与校友欢聚
活动以“人文沃土、薪火相传”为主题,200余位来自不同届别的校友齐聚一堂,与昔日恩师、同窗共叙往昔情谊。校友会理事长曹保义代表校友会发表了真挚的讲话,表达了所有校友对母校的感恩之情与对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他提到,现场有校友跨越三代、四代相聚,共话文科实验班,也希望文科实验班能在薪火相传中,将所有校友紧密团结在一起。1965届的韩丽琴、1995届的张浩、2005届的王海云等十余位杰出校友,与当年的恩师一起回顾了在文科实验班学习与生活的点点滴滴。那些关于知识的探索、友情的珍视、梦想的追求,都成为了他们心中最珍贵的记忆。在校的文科实验班同学也积极参与提问,与学长们展开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交流,他们从学长们的经验中汲取智慧,为自己的未来规划增添了更多可能性。
校友会曹保义理事长讲话
师生与校友共忆难忘故事
回家了!”这是校友们说得最的一句话。校友们不仅回家了,还带回了自己的著作、研究成果与艺术作品,向母校和老师“交作业”,以此表达对母校的深厚情感与回馈。这些作品不仅是他们个人成就的展示,更是他们对母校培育之恩的深情回报。多位老师感慨地说:“看到学生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成就,我们由衷地感到骄傲。学生们每前进一步,我们都在为他们加油!”校领导向为文科实验班教学与发展倾注心血的老师们赠送了纪念品,并向捐赠的校友颁发了荣誉证书,以表彰他们的杰出贡献。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他们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对他们未来继续支持母校发展的期待。
校友会曹保义理事长向捐赠校友颁发荣誉证书
文科实验班,作为北京师大二附中70多年办学的品牌与特色,有着深厚的历史传承,在国内享有盛誉。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根据党中央“尽快进行教育改革,特别是在文科教育领域,培养符合党和国家要求、又红又专又健康的接班人”的指示,国家教育部门明确提出要加强文科人才的培养,为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打好基础。在此背景下,1963年,北京师大二附中在国内首倡高中阶段创办文科实验班,并制定了具体实验方案。北京师大批准了二附中提出的实验方案,并获教育部批准。为了推进改革实验,北师大委派时任党委副书记、附校办公室主任浦安修同志具体指导此项工作。
早期的文科实验班尽管只招生三届,但开创了国内高中文理分科教学的先河,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素质教育的典范,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人文社科领域的优秀人才。他们的成就不仅为母校赢得了荣誉,更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5年,在早期文科实验班停招三十年后,在全社会高度重视数理化、文科教育一度式微的背景下,在启功、罗国杰、顾明远等先生的支持下,二附中审时度势,恢复创办文科实验班,明确提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文科预备人才”的培养目标。经过30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新时期的二附中文科实验班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一批批文科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升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一批批毕业生成长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优秀学者、作家、导演和各行各业精英人才……更重要的是,文科实验班的改革实验,为文科偏好的学子提供了适合的发展通道,为普通高中多元化发展提供了二附中的实践路径。
校友欢聚
聚势启新程,同心创明天。谈及文科实验班的培养,校友们纷纷表达了由衷的感激之情,并表示愿意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关注母校的发展,为母校的繁荣添砖加瓦。
65年第一届文科实验班校友
会前,多届校友与在校生交流。
此次庆祝活动不仅是对过去成就的回顾与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与期许。北京师大二附中校领导、文科实验班班主任代表、教师代表、历届文科实验班毕业校友以及在校文科实验班同学等2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大家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共同期待“文实向荣,永远年轻”!
信息来源:校友会 编辑:冯爱婷 审核: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