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上)行政干部系列学习

 管理工作是干部的主营主业,管理涉及学校的日常运行、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及师生的全面发展。干部管理能力的提升既可以经实践中历练提高,同时也需要汲取管理理论的力量。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干部学习分享围绕学校管理主题,以《管理学》为主要推荐书目,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开展学习分享。

9月9日,党委书记申敬红以《师说——个人与组织的沟通管理》为题进行分享。申书记从五个方面展开分享。第一,沟通的本质和职能。第二,沟通过程。第三,正式与非正式沟通。第四,互联网与社交媒体时代的沟通。第五,成为更好的沟通者。

9月13日,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华以《说人文,话管理》为题进行分享。王校长从我校人文教育为基石的适性教育课程体系出发,介绍了我校人文教育和人文管理的内涵,并强调人文教育不是简单人文学科的教育,还要注重构建学生健全人格。人文管理要协调好人与人,人和事、人和物的关系,以人的发展为标准。

9月20日,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国治以《学习教育大会精神,理解教育强国内涵》为题分享。陈老师引领干部认真研读文件。教育强国的六个基本特征,即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

10月11日,副校长李建文以《教育领导理论转向及启示》为题分享。李校长介绍了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当代西方主流教育管理理论以及给学校管理带来的启示,并总结:理论多元,各有价值。学校管理具体情境复杂,理论只是资源,不是教条。学校管理固然要讲科学、循证、实证,但管理不仅仅是科学也是艺术。管理要有制度,但又不能陷入制度主义。理论转向从“何以领导”到“为何领导”:领导的秘诀在于激励教师献身于某种内在的价值,因此帮助组织成员树立共同体愿景,使命感,比提供具体的业务指导更重要。管理者的权威尽管也来自科层等,但主要来自专业水平和道德示范,所以管理者自身修养的提升十分重要。

10月19日,副校长相红英就《管理学》第16章分享《关于激励》的思考。相校长介绍了激励的概念和各种激励理论,并结合激励理论在学校管理中运用进行分享,启发与会干部思考如何在新的形势下使学校成为一所激发人、成就人、学生喜欢、社会尊敬的一流名校,为师生成长持续创造更多可能,提供有幸福感的教育生活。

10月25日,教学处主任于海飞以《管理学之决策》为题分享。于主任结合学校工作中的很多决策向大家介绍与决策相关的理论。决策是组织或个人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或实现某种目标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进行选择或调整的一个分析判断的过程。决策的过程和方法要经历明确诊断问题,确定决策目标,赋予各项标准以权重,拟定方案,筛选方案,执行方案,评估效果。决策的过程有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决策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技术、德尔菲技术。决策影响因素有:环境、组织自身、决策问题的性质和决策主体影响。

11月8日,校办副主任姚雪莹以《数智教育时代中学教师情绪能力》为题分享。姚老师介绍教师情绪劳动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职业规范和社会期望,调节和管理情绪及表达,最终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过程。数智教育时代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关系,使教师回归教育本质,教师情绪劳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数智教育时代教师情绪劳动也面临挑战,学校可以从健全教师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增加教师积极心理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人力资源开发,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等方面提升教师情绪劳动能力。

11月22日,教学处副主任钱问洋老师结合自己的思考以《中国教育强吗?》为题分享。钱老师结合近现代世界科技发展史,我国近年来科技及军事发展情况对我国教育现状进行思考,并得出结论认为中国的教育能力很强,并提出问题激发大家思考,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还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进一步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

11月29日,教学处副主任姜涛老师结合《聪明领导,高效团队》一书以“如何提升团队有效性,取得更好结果”为题展开分享。姜老师首先对该书作者罗杰·施瓦茨和图书整体框架进行简要介绍,之后对书中第一至五章节进行重点介绍。管理者单边控制模式是一种限制性心智模式。单边控制模式和交互学习模式在价值观、假设、行为、结果方面有明显不同。交互式学习模式行为实践的具体办法有:陈述观点并真诚发问、分享所有相关信息、使用具体例子并就重要词汇的含义达成一致、解释你的推理与意图、聚焦利益而非立场、检验假设和推论、共同设计下一步、讨论不便讨论的话题。最后,姜老师结合所学内容反思了自己在管理中的思维模式,并提出优化方案。

12月6日,教学处副主任李姝以《如何塑造高效团队》为题,结合《管理学》图书第13章“管理群体和团队”进行分享。李老师从四个方面展开:群体的概念与分类、群体的发展阶段、工作群体绩效和满意度、使群体转变为高效团队。基于团队工作是当今组织的一项核心特征。研究表明,当工作任务的完成要求多样性技能、判断力和经验时,团队往往比个人表现得更为出色。很多组织正在采用基于团队的组织结构,因为团队比传统部门或永久性的工作群体更具灵活性,并且能够更快的适应变化。塑造高效团队的方法有:通过协商使成果最大化、开发你的指导技能、交互式学习模式等。

12月20日,校办张玉平老师以《用未来规划现在》为题,结合《管理学》图书 “计划的基础”、“战略管理”、“创业型企业”进行分享。张老师首先强调管理者并不是在为未来的决策作计划。相反,他们计划的是他们目前所作的决定对未来的影响。之后介绍计划是设定组织目标,确定实现这些目标的总体战略,并且形成全面的计划层级以整合和协调各种活动。计划既关注结果(是什么),也关注手段(怎么做)。最高管理者为促进组织目标实现,在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机会后制定并执行的方案。战略管理过程包括确定组织的使命、目标和战略,分析内外部环境,识别机会和威胁,评估组织的资源和能力,制定战略,实施战略,以及评估战略结果等步骤。最后,张老师结合相关数据提出如何保持并提升我校在西城区的办学优势,逐步实现整个集团协调发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