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生传承,让传统文化彰显磅礴之力

——第七届中学生中华传统文化传承高端论坛举行

    7月17日上午,第七届中学生中华传统文化传承高端论坛开幕式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启动。

01 晨起诵读.jpg

晨起诵读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溪水边、大桥上、长廊边,来自全国各地,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37所学校的158位学生代表与美景相映成趣,正在晨起诵读。

本届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与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也作为第二十二届全国中学生国学夏令营的活动。这项活动致力于搭建青年人学习、感受、审思、交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平台,锻炼参会师生人文精神的实践力,倡导青年学子传习优秀文化的新气象,增强时代青年弘扬民族精神的使命感。接下来,参加论坛的师生将在6天的时间里,围绕“和而不同”这一主题,参与专家讲坛、参观考察、主题辩论、话剧展演等10大项、28场活动,通过倾听、思考和交流,共同沉浸在中华文化特有的意韵中,在文化创造与文化自信相互激荡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独特魅力,展现出蓬勃生机。

文化贯通过去、现在与未来。在六月份刚刚举办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充分发挥青春力量,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是当代青年的重要使命。如何引领青年推动文化繁荣,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教育力量?这是新时代新文化使命抛出的新课题。面对这样的新课题,要开拓思路、创新举措,要立足当下、放眼长远。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王华校长在开营仪式上表示,作为学校,要守正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交流互鉴,落实开放发展新理念,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入青春的动能和活力,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力量。

02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王华校长 致辞.jpg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王华校长致辞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如何让传统文化传承不失传统意蕴而又面貌一新?从2015年以来,中学生中华传统文化传承高端论坛已经举办过六届,主题分别是 “文字之美” “家道共话” “导德齐礼” “明利尚义” “修身明志” “弘毅致远”,这些主题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为青年学生坚定不移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丰沛精神动力和丰厚思想资源。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黄向伟副秘书长在发言中希望同学们游历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努力弘扬国学精神,希望在论坛活动期间带着一份别样的情怀去追寻先贤的脚步,感悟国学的魅力。

 03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黄向伟副秘书长致辞.jpg

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黄向伟副秘书长致辞

文明如潮,浩荡弦歌。对历史的守护,对文化的传承,对传统的弘扬是每一代人的使命。对于本届论坛主题“和而不同”的理解,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作为志愿者参与活动的张朝阳同学认为,和而不同,意蕴深厚,从小往大,有三个层次。第一,个人的处世讲求和谐,求同存异。第二,民族平等尊重,互相包容才能强大有力。第三,人类命运与共,要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就要和而不同,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来自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方向同学认为,中国文化在求同存异中发展,世界文化也因美美与共而丰富。作为青年学生,肩负推进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使命,需要和而不同,浴光而行,我们终将风口浪尖弄潮,在春山可望时扬帆。来自酒泉东风中学的邹芯冉同学非常喜欢中华文化,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她希望在激发传统文化活力、弘扬航天精神中,努力向前。

05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党委书记 申敬红总结发言.jpg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党委书记申敬红对青年学生文化传承寄予厚望

“和而不同,为之大同”。迄今为止,参加论坛的共有32个城市、54所学校、1832名师生。作为论坛活动的组织者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党委书记申敬红,希望师生共享论坛,推动互学互鉴,不断增强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在增强坚定文化自信和担当使命中持续用力,于时代浪潮中以实际行动书写全力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传统文化的时代答卷,让中华传统文化彰显磅礴之力!

中华文明具有的重要价值观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深刻体现于安邦理政的治国之道中,贯彻于修身处世的道德理念中,灌注于格物究理的思想方法中。论坛开幕式后,多位长期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专家学者将以“和而不同”为主题开展讲座,引导青少年深刻把握中华文化具有的突出的连续性,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积极与世界各国文明交流对话、求同存异,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进一步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