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0日下午的支部活动时间,以京津冀一体化战略背景下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为题,语政体美学支部和史地生化支部的党员老师们齐聚一堂,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同题异构”跨学科交流活动。活动中的主讲是两个支部的青年教师,生动幽默的语言,全面深刻的分析,让与会的党员老师们收获满满,对于国家区域发展的长远战略,有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认识。
为了让大家更快的进入主题,主持人首先给大家一个惊喜。每位老师的面前,都准备了一袋可口的零食,而当放进嘴里的山楂片化作缕缕的微酸与甘甜,一天的暑热和疲惫顿时消去了不少。在这样轻松和愉悦的氛围下,地理组冯伟老师开始了分享。他带着学生们沿铁路线一路调研,以兴隆县的山楂产业为主线,详细介绍了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格局的形成,以及其作为国家的“区域重大战略”,如何有效的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以前面提到的河北省兴隆县作为样例,依托林果资源,大力发展食品药品加工业。兴隆县林果资源丰富,是国家命名的“中国山楂之乡”“中国板栗之乡”,成功创建国家级板栗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兴隆传统山楂栽培系统”列入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该县依托山楂和板栗两大“国字号”品牌,重点实施两大精深加工项目,投资3.2亿元,依托省山楂产业技术研究院和院士工作站,开展山楂食品、药品、保健品精深研发加工。现已完成投资1.8亿元,开发出山楂原花青素和山楂黄烷醇提取两条生产线,并已投入试生产。
接着是政治组王雨晴老师,从国家的层面介绍了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意义和价值。分析了国家“十四五”规划当中指出的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们需要应对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的严峻挑战。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正是党中央为应对国内国际挑战而制定的长远规划,旨在缓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针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等问题进行的探索与创新。
随后登台的政治组姜涛老师,则以诙谐幽默的语言,介绍京津冀一体化战略背景下的“三农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国家的总体规划中,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全面实现。姜老师列举了很多亲身经历和体验,揭示了乡村振兴的内涵,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等关键词。
最后历史组王斯雯老师,从时代变迁的角度分析京津冀一体化的历史渊源。例如从京张铁路到京津城际铁路再到京张高铁,中国人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便完成了巨大的发展跨越。而京津冀区域的发展,从最早的京杭大运河运送粮食物资开始,到牵动南北城市化和工业化龙头,再到后来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北方的金融商贸中心,京津冀区域的发展,也承载了北京地区历史发展的厚重底蕴。
谈到此次学习活动的感受,政治组王丽老师动情的表示,坚决用实际行动支持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对于来自兴隆的山楂品牌要多多下单大大宣传。支部书记祖老师谈到此次学习活动的策划,对广大青年教师的积极参与和认真准备,表达了充分肯定和衷心感谢,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开展更多围绕党建学习的“主题式跨学科交流”活动,使得理论学习的成果落进课堂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